3)第108章 风波再起_老身聊发少年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准备,答起话来有条有理,让楚睿也十分赞赏。

  这两个新任的汾州地方官,果真是没有选错人!

  对于李茂的一番体贴举动,刘汪二人还是很受用的。尤其是汪志明,他出身不高,只能在边地做个小官,好不容易熬出了头,怕也是到了头了。

  若不是他在灵原县安心日子过惯了,实在不想卷入这些派系之争,再早些年,遇龗见这等机遇,怕真是会向这位信国公靠拢的。

  转眼间又过了几日,眼见得就是春闱之时。

  京城里到处都是紧张的考前气氛。信国公府的“微霜堂”这几日里挤满了过来借阅书籍的学子,还有些其他地方来赶考的学子,知龗道了李茂颇为关爱学子,跑来自荐的、知龗道“微霜堂”的名头,壮着胆子也来求借阅的等等等等。

  顾卿听李锐解释过,大楚的春闱虽然严格不假,可是排名却是可以进行“公荐”的。

  这起先是老晋国张允的想法,他认为科举取士皆以考场中所答试卷优劣来决定录取,这样难以充分考察一个人的实际才学。于是那一届,就有许多参加进士科的学子将平日所写的代表性作品交与主考官和其他大臣来参阅,以便他们在考前对考生的实际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若是其中真有大才的,这些参阅人便可“公荐”,向龗上再进行推荐。一般主考官有了先入为主的感观,对这些参加科举的学子们也就大为有益。

  只是这种推荐若是有不实的地方,推荐人也要受牵连,先皇对推荐的名额和流弊的情况非常严格,大多数官员不会轻易为不认识的人行这种推荐之事。

  所以这与顾卿知龗道的后世科举还有极大的区别。这般考,还是要看人情。能不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还要看主考官能不能秉公取士。

  顾卿虽然没有参加过科举,但作为一个从高考里杀出来的学子,森森地对这些学生们表示同情和理解。

  正是因为这种理解,对于那些投卷上门或者来自荐的学子们,顾卿都让李茂好生好气的对待,不要做出居高临下的样子来折辱人。来低声下气,卑躬屈节的,大部分都不是门第很好龗的人家,李茂自己都是靠着祖辈出身,又何苦为难别人。

  顾卿这一“好心”,倒给李茂添了许多麻烦事。

  他本来就不是以有才而闻名,来向他自荐的大部分都是死马当活马医的,真正投的多的,是张家、陆家、齐家这样有才名的官宦人家。原本数量少,也不算麻烦,行卷收了就收了,放回去回头再看就是了。

  只是他脾气一好,别人就觉得这个国公好说话,许多人都来碰碰运气。这一科等了这么多年,人数比贞元初年的那次科举多出了一倍,李茂就连下朝驱车回家,都要遇龗见无数“偶遇”的学子来。

  再说信国公府的

  请收藏:https://m.lawe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