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二章 海商_康熙四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熙所谓的大动干戈,明显是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万一事有不谐,就要抄家问斩,开仓放粮。毕竟几百万的百姓,和几十个勋贵官员及其家属,孰轻孰重,没有什么好掂量的。

  到时候,从户部倒出来的粮食所做的交易,以及收到的银子,自然就都不能作数。这种强权威压之下,众人自然不敢对康熙有什么想法和看法,但是在前台主持交易的胤禛和胤禵,就会集中所有人的仇恨,这下场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不过性命和待遇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毕竟是皇子,即便如此短时间内也只能当个富贵闲人了。

  这种做法,永远都只能是最后的选项。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代价太大了。一旦使用强制手段,就会使得君臣离心,朝局不稳,康熙几十年积攒下来的威信也会大打折扣。

  胤禵肯定是不会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的,于是再次确认道:“放心吧,皇阿玛,肯定没有问题。儿臣给出的时间,是充分考虑过不确定因素的。实际状况,应该会好很多。这算起来派人南下也有些日子了,结果究竟如何,再等等自然见分晓。”

  此时,江南浙海关。

  赵福善带着侍卫离京南下,已经一个多月了。

  自己这一趟的差事,主要就是给四大恒的老东家董玉山撑腰来了。毕竟现在董玉山也投在了十四爷的门下,只是妥妥的自己人了。

  由于是第一次出外差,自己带着宫里指派下来的侍卫紧赶慢赶,还是没能赶在第一批船队出海前到达。

  这真心不是因为自己在路上耽误时间,相反比正常的速度还快了一些。只是没想到,这边的海商对于外贸的渴望如此强烈,更何况这次还是给宫里的皇子办差,各个都积极踊跃想要搭上这条线。

  这年头,在江南做生意虽然富贵,但是朝中的靠山背景确实很差。满清虽然入关已经将近六十年,但是真正停止关内的大规模战争,是在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收复台湾之后,到现在不过十八载。

  这期间,从入关开始打败了李自成的大顺军,接着又和南明朝廷打到了康熙元年才告一段落。然后紧接着三藩之乱,从康熙十二年打到了康熙十七年。最后是从康熙十八年开始准备攻台,一直到康熙二十二年收复台湾及澎湖列岛。

  可以说整个清朝初期,朝廷统治的根基很不牢固。满族又是以少御多,只能选择重满抑汉的政策。

  随着关内战争的结束,朝廷的重点才开始转向一直持续着的准噶尔战场。这时江南作为朝廷赋税重地的待遇,才开始逐渐好了起来。管制放松,设置海关,开展外贸。但是对于富庶了几百年的地区而言,只有富贵永远是不够的。

  对于朝廷中属于自己派系官员的培养,一直都不曾停下过。就拿明初科举时的盛事

  请收藏:https://m.lawe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