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2章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_我的父亲是嘉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时报》已经开张了。但要起到监督官员的作用,还缺乏数量庞大的记者群体提供各地的新闻。

  朱载圳让王锡爵办的就是这件事。

  朱载圳道:“元驭(王锡爵字)兄,我有两件要紧差事,同时也是苦差事要你出京去办。这件差事办好可能需要至少三年的光阴。”

  王锡爵拱手:“只要是有利于朝廷,有利于百姓的差事,别说三年,就算三十年臣也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王爷尽管吩咐就是。”

  朱载圳走到墙上挂着的《大明堪舆全图》前:“之前咱们商议过,要在南直隶及十三省建立皇家报社的分社、印刷分馆。

  而且每一省都要招募五十名以上的记者。甄选记者的事万分重要。

  记者一定要生性高洁,有胆量,敢于为百姓发声,敢说真话、实话,不能屈从于当地官府。

  我希望你出京,办好在各省创建分社、印刷分馆;招募记者这两件事。”

  王锡爵道:“王爷放心。臣一定不负所托。”

  朱载圳叮嘱王锡爵:“记住,记者是咱们《大明时报》的根基。你要从各地的举人、秀才当中好好挑选。每一个人你都要亲自见!”

  朱载圳将记者的招募范围缩小在举人、秀才群体中是有原因的。

  在大明,地方官府轻易不能逮捕这些有功名在身的人。

  譬如一个县令要抓一个秀才,必须先报府一级的学官衙门革除其秀才功名;抓举人更麻烦,要报到省里的学政衙门革除其功名,还要在按察使衙门备档。

  记者如果写文章抨击地方官。地方官免不了会以权压人,抓人、上刑甚至于投入大牢。

  如果记者是有功名的,就等于无形中加了一道护身符。

  王锡爵提出了疑问:“如果当了记者的举人,以后高中金榜,入仕做了官怎么办?要收回他们的记者身份么?”

  朱载圳道:“用不着。做官的人也可以当《大明时报》的记者。遇到上司、同僚做错事,一样可以写新闻稿抨击。

  有了官位在身,可以授予《大明时报》的‘特约记者’身份。譬如松江知府海瑞,就可以当咱们的特约记者。”

  王锡爵点头:“臣明白了。臣保证三年之内,在京外十四地建好分社。另招募七百名敢说真话、实话的记者。”

  《大明时报》创刊号,在京城变成了抢手货!五万份时报根本不够卖!

  自古以来,有抢购就有黄牛。大明亦不能免俗。

  京城里有头脑的小商人,做起了倒买倒卖的生意。定价十文一份的报纸,最后炒到了三十文一份。

  牙行(古代中介)甚至开始收购百姓已经看过一遍的二手报纸,以二十文的价格再往外倒卖。

  徐阶在十日之内名声扫地,臭了大街。

  民间都知道了,内阁有一位不要脸的次辅,家里吞了百姓二十多万亩地;儿子动不动就

  请收藏:https://m.lawe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