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八章 权力任性,牟斌收徒!_大明:你个暴君,竟成了千古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牍,良乡知县便紧着手头之事处理。

  流民之事,没放在心上。

  又两日后,方才把袁秀才提上公堂。

  前三日,后两日,整五日大牢之刑,袁秀才固然能受得了,但念着家中病重的老母,本就不能自理诸事,这段时间,更是连个端茶送水的人都没有。

  就是不病故,恐怕也要饿死了。

  袁秀才是至孝之人,在牢里,日日哭,夜夜嚎,牢役不但不理会,还觉得烦,视其为疯子,干脆就连牢饭都不给了。

  心急如焚,又连饿数日,等提上堂来时,袁秀才几乎没人样了。

  形容枯槁,连站立都做不到,躺在堂上,只有轻微哼哼的劲。

  虽然差役说人是流民,在牢里又疯了,大人应以贵体为重,将人收押了就是。

  但良乡知县不是个糊涂官,走下堂来,贴到袁秀才身旁,听清了那哼哼声。

  分明是“娘死了”“娘死了”的话,并不含糊,流民不提,但绝不是疯子。

  良乡知县命人把袁秀才扶起,又端上了些吃喝,好歹让他吃了些,恢复了些气力。

  这才问袁秀才叫嚷娘死的缘故,并说,凡有不平事,尽管说来,皆会本县做主的话。

  袁秀才神志逐渐清醒,声泪俱下讲了整件事情原委。

  人命关天,良乡知县大惊,忙不迭令人备车,带袁秀才回昌平县。

  又让皂吏骑马先前一步,通知昌平县衙,差人一道去。

  袁秀才回到家,两县差役俱在,神情肃穆无比。

  袁秀才发疯似跑到母亲屋子里,袁母已然身死,且屋中尸臭渐起。

  仵作查验,病死有两三日了。

  袁秀才心如刀绞,再加上数日大牢之苦,时下就昏厥了。

  良乡知县自觉过意不去,说是会帮袁秀才厚葬袁母。

  同时。

  拜托昌平知县,等事过之后,再为袁秀才谋個事由。

  换作旁人,许是就应下了,毕竟人死不能复生,生者日子还长。

  袁秀才却是不依,非要将抓他的城卒绳之以法。

  那抓他的城卒,早被良乡知县提了过来,在袁母尸体前跪地磕头。

  一听这话,当即起身,呵斥袁秀才,大明律,凡成丁者,务各守本业,出入邻里,必欲互知,即便出城,亦须有引,无引而乱闯者,当地官司查实乃是流民,轻则牢狱,重则发配充军。

  路引没有,牙牌不见,我乃按律行事,汝是读书人,当知这些,纵使是上的堂去,也是徒劳。

  袁秀才争辩,牙牌本是带在身上的,可到良乡时,却又没了。

  况且,人命关天,岂是一句按律办事就能了事的?

  为人子女,如若不能讨回公道,就是大不孝。

  当下。

  袁秀才在灵堂前告祭母亲后,趁着未出殡,身着孝服去昌平县衙喊冤。

  昌平知县接下了状子,打发袁秀才先回家等候传唤。

  昌平知县,与良乡知县,既是同窗,又是好友,两人见面数次,都觉得棘手无比。

  人命大过天,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不做处置,有违公道。

  可城卒,又是麾下之人,因此事锁拿了,又伤衙中人心,进退两难。

  而昌平知县的师爷,这时候出了点子,此事,皆由那“丢失的牙牌”而起,不妨先找一找再做打算。

  昌平知县、良乡知县连忙撒出人手去找牙牌。

  两县紧邻,就三五里路,两位知县本以为会很好找到,却没想两班衙役找了数遍,亦未见袁秀才牙牌踪影。

  请收藏:https://m.lawe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