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六十一章 不信不法,虎亡宰危(4K8)_尊师孔仲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不到您竟然听说过我。”

  范蠡笑着问道:“宰子从前就很赞赏您在刑狱诉讼方面的才能,我这里正巧有一个案件,不知道您是否愿意赐教呢?”

  从前都是高柴向外人请教问题,被外人请教,这还真是头一回。

  他连忙回道:“您请讲。”

  范蠡见他不躲避,于是便将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拿出来进行提问。

  语罢,他还抬头望向一旁的宰予等人,开口道:“除了高子之外,我也想听听宰子、端木子以及诸位贤才的看法。”

  宰予没想到范蠡居然会拿出这个故事。

  其实他们拜在夫子门下学习,对于各国流传的各种事迹,基本都会进行讨论。

  而二桃杀三士具体能否算作‘仁’,在孔门之中也形成了不小的分歧。

  其实一般来说,孔门之中讨论问题时,一般都会分裂成坚持士君子理想的保守派与认为应该因时而变的现实派。

  可在二桃杀三士的问题上,居然在保守派与现实派中又各自分化出了几个不同观点。

  就像是后世能分出左右,而左右中又能拆分成中左、中右、极左、极右。

  同为现实派的冉求与高柴,在这件事上的看法却无法达成一致。

  高柴开口道:“夫子有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审理诉讼案件,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

  礼法的制定,是为了让万民的行为符合道义,引导仁厚风气的形成,使得善者能够得到鼓励,恶者能够因此能够改正。

  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处罚还是赏赐,都必须要附和准则。

  无功者不受赏,无罪者不受戮。

  既然齐之三士犯得是祸乱国家的罪,那么便应当以祸乱国家为名对其进行处置。

  如果他们的功劳不足以冲抵他们的罪责,那么便应当下令将其处死,并以他们三人来作为百姓的告诫。

  如果他们的功劳足以冲抵他们的罪责,那么就应该削除他们的爵位,降低他们的俸禄,又何至于害了他们的性命呢?

  而现在,齐侯答应了晏子以二桃除去三士,这便是觉得他们的功劳比不上他们的罪责,所以应该以死谢罪。

  可在三士死后,齐侯却又命人为他们收敛尸身,以勇士的礼遇将他们下葬,这难道是在反悔先前的判断,所以想要进行弥补吗?

  齐侯是非不分,这便是模糊了对错的界限,混淆了法度的准则,此为国君之罪。

  而对于晏子而言,虽然用两个桃子便除去了祸害百姓的三士,而避免了使用法度与三士直接产生冲突。

  然而,这样的计策,却只能使用一次,但对于法令留下的危害却是无穷的。

  三士之所以因为二桃而死,是因为他们三人具备士人的气节。

  士人拥有气节,便可以为百姓立下表率。

  百姓有了好的榜样,便会以忠信为立身准则,

  请收藏:https://m.lawe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